教改摧毀了專科學校

任何一個國家不能沒有專科學校,以工程來講,專科學校培養技術人員,工學院培養工程師。當然這其中的差別也不是非常大,至少我們可以這樣講,那就是工程師中有些人是要從事研發工作的,但也有些工程師是從事維護工作。研發工程師絕對是要由工學院來培養,專科學校也是可以培養維護工程師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專科學校可以培養技術人員。

我曾經看過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影片,介紹一家德國汽車引擎公司,這家公司的引擎顯然是高價位的,它們沒有利用生產線,一架引擎從頭到尾都是一位技術人員負責。最使我感到特殊的是,當這架引擎的裝配工作完全結束以後,這位技術人員會從口袋中拿出非常精美的名牌,名牌上用花式的字體刻了他的名字,然後他可以將這個名牌裝到引擎上去,也就是說,這家公司要大家知道,這個引擎是某某人裝配完成的,可見得在很多的工業上,這種技術人員是非常重要的。

歐洲很多跑車,除了設計者名字會公開以外,還會公布焊接技術員的名字。

很多人不知道我們要設計一個機器,必須知道很多技術上的細節,很多沒有經驗的機械工程師,按照一些理論設計了一個機器,但被人發現這架機器是造不出來的,因為沒有一個工具機上的刀具可以做出這架機器上所需的零件。因此,一個國家的工業必須要注意技術的細節,也就是說,我們如果要工業發達,就必須要有很多的人是對技術非常瞭解的。

我國在過去一直有相當不錯的專科學校,可惜政府採取了一個政策,那就是專科如果辦得好,就可以升級為技術學院,技術學院辦得好又可以升格為科技大學。因此,我們國家只剩下極少數的專科學校了。這種政策實在是給國人一個印象,那就是專科學校是被政府看不起的。

問題是,專科學校升為技術學院以後,這些技術學院就一定要聘請大批有博士學位的教授來教書。可想而知的是,這些教授不一定懂技術,所以他們往往選擇他們所懂的東西來教,而且我相信他們也是非如此做不可,因為他們已經升格了,不太可能再強調技術,而必須多注重理論。其結果是,我們的技術學院以及科技大學都變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學校。我們過去在北部和南部都有非常傑出的專科學校,現在這些專科學校都變成了科技大學,也絕對失去了他們過去獨有的特色。學生不再很懂技術,但是又並不能夠深刻瞭解理論,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我知道有一所科技大學所使用的電子學教科書是英文的,而且也是臺大、清大、交大這些學校所採用的教科書,可是學生的程度是無法和臺清交學生相比的,就以英文來說,他們就看不太懂英文教科書,所以讀起來極為吃力,結果是他們連最基本的電子學都沒有學好。

我曾經在很多年前參加一個由教育部所主辦的研討會,我記得非常清楚,一位來自英國的教授所講演的內容就是有關在英國將專科學校升級的事情,他一再重複地警告臺灣絕不可做這件事,從種種跡象來看,這是極為錯誤的決定。我還記得我的發言是希望教育部的官員能夠注意英國這位教授的發言,因為當時政府還沒有採取將專科學校升級的政策。可是我也立刻注意到教育部官員發言的時候,一字不提英國教授所講的話,當然更加不提我的話,不知道那位官員聽懂了英國教授的話沒有?遺憾的是,不久政府就採取了專科學校升級的辦法。

將專科學校消滅的政策,使得我國的青年學子對於學技術失去了興趣,因為他們感覺到政府的政策都是如此,如果他們選擇了技術這條路,將來一定沒有工作可做。

快樂學習的前提是因材施教

教改的一個響亮口號就是快樂學習,意指在教改以前學生是不快樂的,教改以後學生就快樂了。當然,我們無法知道為什麼教改以後就快樂了,可是我們應該知道,但很多教改人士卻不熟悉的一件事,就是在很多的偏遠地區,很多小孩是非常快樂的,可是他們並沒有好好地學習。說實話,他們之所以快樂,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學習上的壓力。希望小孩子主動喜歡唸書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小的時候,媽媽請了一個家教在暑假時教我們三兄弟,每次家教老師不來,我們就高興得不得了。我後來唸大學,有一位老師其實當時根本就生病,所以他經常請假,每次請假,我們這些大學生就會感到無比的快樂。現在我在教一批小孩,乃是義務家教,每次我有困難不能去教,打電話去也是聽到那裡孩子們的歡聲雷動。所以,我一直認為叫小孩自動非常喜歡唸書,其實是不容易的。我們應該要做到的是,絕對不能讓孩子們在唸書的過程中感到痛苦。一個孩子在上課的時候發現自己鴨子聽雷,一定會感到非常痛苦。如果我們要他至少沒有這種痛苦,一定要使他聽得懂老師上課的內容。可是孩子們的天資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學得比較快,有的孩子學得比較慢,我們的政策是要把他們混在一起教,而且這是經過立法院通過的辦法,其結果是老師只可以照顧到中間程度的學生,而必須放棄程度差的學生。但是這些程度差的學生又不能不來上課,上課對於他們來講,不僅僅是浪費時間,而且是一件痛苦的事。

我感到非常遺憾的是,教改人士沒有抓到重點,他們以為減輕學生負擔就可以使孩子們快樂學習。事實上,教改從來沒有減輕過學生的負擔,對於想進明星學校的同學來講,不論如何改,他都要拚命,所以他們也不見得會很快樂,這是無法避免的事。可是對於功課不好的小孩,教改對他沒有任何幫助,因為對他來講,這些功課都是他完全不能瞭解的。

我現在舉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問題之所在。我一直在教一些小孩,我發現有些孩子對於代數就感到困難重重,即使是一元一次方程式,也搞不清楚,這種現象常常令我感到非常困惑,於是我就仔細地研究為什麼這些孩子不會做最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式題目。我發現他們其實對於正負數的運算很不熟悉,對於分數的加減乘除也不熟悉,所以他們根本不可能學好一元一次方程式。我又發現這些孩子其實在小學的時候就已經學過分數的運算,在國中一年級又曾經學過正負數的運算,包含那些有括弧的題目在內,可是這些孩子對於這兩門學問根本都搞不清楚。所以我一直好奇為什麼民國40年我在成功中學唸書的時候,雖然我們都是春季班的同學,但是對於一元一次方程式,幾乎全班都沒什麼問題。為什麼現在的同學有問題?

我後來想通了,我們同學進入成功中學是要經過考試的,我當然記不得當年有多少人參加考試,可是記憶中參加考試的人是相當多的,而每班錄取的人頂多40位。所以我們可以說,當時我們班上的同學都有一定的程度,天資大概也都沒有問題,所以學代數的時候,可以完全跟得上。

現在,這些孩子所學的內容當然和54年前是差不多的,孩子們必須在小學的時候學好分數的運算,也必須在幾個星期之內學會正負數的運算,而且包含有括弧的題目在內。我們暫時不要談分數的運算,要叫很多孩子在幾個星期之內就要學會正負數,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可是,我們現在國中一年級學生的數學進度和54年前是一樣的,54年前學生是經過考試入學的,現在學生毋須經過考試,他們中間有些學生的天資是不夠的,在小學的時候就沒有把數學學好,所以我們如何能夠希望他們學好代數?

對我們學生來講,功課不好是很嚴重的事,所以我始終認為如果教改不肯重視國家有不聰明的孩子以及聰明但是根基不好的孩子,這些孩子絕對不可能快樂,因為他們上課的時候完全聽不懂。

其實要使學生快樂學習也不是沒有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因材施教。

廢止大學聯招不利經濟弱勢學生

廢止聯招以後,很多同學進入大學可以經由推薦甄選、申請入學、繁星計畫這三種方式。最大的問題在於,一個孩子要想申請進大學,必須要填很多的資料,比方說,他必須要寫自傳,也必須講自己有多偉大,甚至於還要談到他入學以後的計畫。對於一些弱勢的孩子而言,這些可能都是很大的麻煩。就以自傳來講,很多孩子來自非常不幸的家庭,我們要他將自己家庭的事寫入自傳中,當然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因此,有些孩子就被迫放棄了申請入學這件事。他們不害怕聯招,因為聯招之後的分發絕對不會考慮他的家庭背景。

申請入學時,如果學生會一些特殊的技藝,將會對成績有所幫助。當初有這種想法的人是為了要幫助弱勢的孩子,他們認為弱勢的孩子不見得會考試,可是他們也許會有一些技藝,比方說唱歌。但是,我們誰都知道,就以音樂來講,弱勢孩子的音樂修養,絕對比不上富有家庭孩子的音樂修養。我曾經看過一所大學內忽然出現很多高中生,他們各個衣著正式且講究,女孩子長裙落地,男孩子都穿西裝、打領帶,他們都是要申請進入這所大學。當然他們在學測上已經有了不錯的成績,可是如果完全靠學測的成績,是進不了這所大學的某些熱門科系。所以,他們就希望經由在音樂上的涵養來取勝。我的問題是,弱勢的孩子可能有這種能力嗎?有多少來自窮困家庭的小孩可以學鋼琴、小提琴或者大提琴?即使是體育,也有這種問題。體育好的學生也要參加比賽,才可以在申請入學上得到便宜。我知道有很多弱勢的孩子體育還不錯,可是他沒錢參加比賽。

申請入學又有一個問題,很多學校需要學生參加面試,一個學生參加面試所需的經費,至少有來回的交通費以及住宿旅館的費用。通常孩子第一次出遠門,家長都會陪伴,這些費用還要加倍,而且準備自傳、讀書計畫等也要用電腦打字,有時還要加上照片等等,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如果一個學生不只申請一所大學,那就真的所費不貲了,這是弱勢孩子所無法負擔的。我當然忘了提到,申請入學的報名費大概也需要花用一千元。

當初廢止聯招,主要是希望幫助弱勢孩子,讓他們可以因為有技藝等等而進入大學。可是這個目的顯然沒有達到,申請入學對於弱勢的孩子反而不利,反倒幫助了那些家境好的孩子,因為他們比較有經濟能力來應付申請入學所需的經費。

繁星計畫的確有它的好處,因為不需要面試,可以節省很多錢。也許繁星計畫的確幫助了一些偏遠地區的孩子,使他們能進入比較好的大學。可是這樣做有意義嗎?多數明星大學的學生,程度是非常高的,一個人勉強進入明星大學,立刻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在班上的成績有可能是吊車尾。這對於孩子來說,是相當嚴重的事。當初他之所以能以繁星計畫入學就讀,就是因為他在學校成績名列前茅,現在在大學裡,反而變成了班上的後段班學生,有的甚至根本就考試不及格。我知道我們希望幫助他們,但可能幫不上什麼忙。

廢止聯招,顯示我們國家教育界有一個很大的迷思,那就是我們永遠認為教育的問題都和入學制度有關,所以我們不斷地在入學制度上打轉。這種情形使得我們的入學制度改來改去,但是學生的程度從未因為入學制度的改變,而有顯著的進步。最近政府所推行的十二年國教,其重點又是在入學制度的改變上著墨,它最響亮的口號就是免試升學。不知道多少人聽到免試升學都大為高興,因為他們總是認為我們國家太多考試。其實,免試升學只是口號而已,免的是升高中所用的基本學力測驗,免掉這個考試以後,還是要考會考。

回顧建構式數學

一旦有人提出教改的口號,就有人會對某一學科的教學方式提出新的方法。教改曾在小學的數學上大改,因為有些學者打著改革的大旗,提出建構式數學的教學方式,教育部也似乎永遠站在求新求變的立場來辦事,發現這種新的教學方法後喜出望外,雷厲風行地要求大家要如此教學。現在我舉個例子來形容所謂的建構式數學。

我想大家都會背九九乘法表,當年我小的時候也背過,舉例來說,7×9我就知道等於63,8×6就等於48。回想起來,我們小的時候的確搞不清楚為什麼7×9等於63,大概是很大的時候就懂了7×9等於63是怎麼來的。可是背了九九乘法表以後,的確幫了我們小孩子的大忙,因為乘法和除法都是靠九九乘法表來做的。建構式數學的教法是不准教九九乘法表的,所以2×7就要做7+7=14,也就是說,你不會背2×7 =14,而是要你用加法來求得2×7=142×7 =14大概還不難,大概也不會有什麼錯誤,如果7×9的話,事情就鬧大了,因為7×9就要先做7+7,然後再加7,一共加八次,很多小孩子加到一半就加錯了,最後就得到錯誤的答案,可是又不曉得自己到底是在哪裡做錯了,更麻煩的是,有些小孩子看到了7×9會很自然的加了九次,這又錯了。

我有一個朋友,他的女兒老是乘法做不對,他非常好奇怎麼回事,然後他大吃一驚,因為他發現他的女兒不會背九九乘法表。他就打電話去問學校的老師,學校的老師說我們國家是先進國家,先進的國家是不背九九乘法表的,他問說哪一個國家不背九九乘法表,他說美國。我的朋友才剛從美國回來,他就寫信去問他美國的朋友,問題很簡單,你們的孩子背不背九九乘法表?他的朋友回信說他們不背九九乘法表,他們是背十二乘十二的乘法表,還有一首英文的兒歌幫助他們記憶。

我那時候已經負責博幼基金會,當我們發現這件事情以後,立刻要求所有博幼的孩子要背九九乘法表,這些孩子因此都會做乘法了,可是用了九九乘法表做乘法,又被老師打叉,因為他們得到教育部的訓令,不得用九九乘法表來做乘法。

除了乘法以外,加法也很奇怪,比方說,9+5的做法是9+1=10,然後再做10+5-1 =10+4=14。7+8也是如此,先做7+3=10,然後再做10+8-3=10+5=15。減法也是一樣,比方說14-6,做法是14-4= 10,再做10-(6-4)= 10-2=8。

在這段期間,我在一個偏遠地區教一批小學生,他們都會背九九乘法表,他們也不懂什麼是建構式數學,我才恍然大悟,天高皇帝遠,這些偏遠地區的小孩乃是政府不太會注意的小孩,對於建構式數學,反而逃過一劫。

建構式數學這件事顯示了我們教育界相當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的教育部可以隨意地令下如山,他說要怎麼教,你就得怎麼教。這種制度其實是完全不對的,因為教育部應該只有權力說明他的要求,比方說,他可以要求學生在某一年級都要學會乘法,當然有學障的孩子除外,可是他是沒有權力硬性規定要如何教的。我們幾乎可以說,教育部官員一直有一種傲慢的心理,以為自己非常厲害,可以指揮全國的中小學老師。

建構式數學這一件事也顯示了我國教育的另一個現象,那就是中小學老師通常都會極力配合教育部的想法。教育部很少敢要求大學教授某一種科目的特定教法,因為大學教授不僅不會照著做,而且會大聲地批評他們不喜歡的教法,所以我們從來沒有看過教育部官員要求大學教授如何教微積分,可是各級的教育官員都喜歡對中小學老師發號施令。至於中小學老師,他們的養成教育使他們也不太會挑戰權威,所以建構式數學明明是完全不通的一種教法,老師們應該表示反對,而且我相信他們打從心裡知道這種教法是不對的,可是他們不會表示出來,我從來沒有看過中小學校長發表言論嚴厲批評教育部官員的想法。

建構式數學最後無疾而終,教育部最後宣布不再用這種教法,可是已經使很多孩子受害,這些孩子的數學一直不太好,其實是因為他們對加減乘除不太靈光。我之所以要好好地談論這件事是因為我們必須要思考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教育部有權力決定教法嗎?如果我們一直讓教育部的官員有一種自大的心理,我們可以想像得到,這種問題以後仍然會發生。

客服專線:02-27055066 傳真:02-27066100 地址:106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339號4樓
Copyright ⓒ 2001 Wu-Nan Book Inc. All Rights Reserved.